城市“血管”清道夫—滬概公司管道疏通員
城市“血管”清道夫——上海滬概公司管道疏通員
一輛小轎車從王志身后快速駛過,距離他約有30厘米的距離。
這是上海市閔行區莘莊交橋下,王志所在的位置,正是馬路中間的行車道。下午兩點的馬路上車來車往,雖說已設置了施工警告,但可能與快速駛過的小轎車擦身而過的情景,還是讓人略微為他感到擔憂。
但王志的心思全不在這上頭。他牽掛的是手中的一根麻繩。麻繩的另一頭,在地下兩米處、同伴李正吉的身上。
“還要好久搞得完?”對著井口,王志朝里面問到。
“大概還有一米多,四五桶。”李正吉的聲音含含糊糊地傳出來。
兩個人對話的間隙,一個鐵桶從井里吊著繩子拉了上來。拉繩子的是王志另外兩名同事。桶里裝得全是土,黑黑的,隱約看得清有碎石等雜質。
地下作業的管道疏通員
這就是上海滬概管道工程有限公司閔行分公司管道疏通員王志和李正吉工作場景的一個縮影。
正在地下作業的李正吉今年27歲,九江人,剛入行一年左右。他皮膚黝黑,濃眉大眼,個頭不高,身材倒是壯實。在地下連續作業一個多小時,除了將鏟除的土裝桶時能見到他出現在井口,大多數時間里,他都隱身在看不見的雨水管道里。
管道里黑漆漆的,唯一的光源是井口漏進的那一束光。管道直徑本就只有一米左右,還要被堆積在管道里的污泥占去不少空間,越發顯得逼仄,越深的地方,高度越矮。李正吉只能趴著身子進去,鏟了污泥,再退出來。“里面基本靠蹲、靠趴,我要是身材瘦點,估計沒那么累。”李正吉調侃著。
好在這是雨水管道,里面只有污泥,味道并不難聞。
“只是有些熱。”李正吉從管道里出來休息了一下,扯扯身上的藍色針織衫。11月陽光的照射下,能真切看到衣服上灑落的灰塵;手上、膝蓋上、腳上更不用說,早已“灰頭土臉”。
王志告訴記者,跟管道打交道,幾乎就是和“臟、臭”打交道。李正吉處理的雨水管道還算好的,對管道疏通員來說,處理污水管道,才是最難受的事兒。
李正吉剛入行時,就在解放路疏通過一次污水管道。一邊疏通,一邊聞著管道里的惡臭。李正吉條件反射,幾次想要捂鼻子,卻又發現手上都是淤泥和各種臟東西。“只能又把手放下來,繼續臭著。”李正吉回憶道。
地下15米管道疏通10個小時
每個管道疏通班組出來干活時,都會帶上一個沼氣檢測儀。打開井蓋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檢測儀檢測沼氣含量有沒有超標,超標了,人下去有危險,就等散散味兒再下去,這一般要一個多鐘頭;在井里抽煙,更是想都不敢想。
要是在里面干活呆久了,覺著頭暈眼花了,就趕緊站到井邊來透透氣。“一般不輕易上來,爬上爬下的,太費事。”李正吉說到。
王志告訴記者,在他疏通的管道里,閔行區就數中春路、滬閔路等處的管道,疏通難度最大。一則深,埋在離地面約15米近20米的地方,淤泥堆滿了沉積口,下去之前還得用根桿子探探深淺;二則臟,多有淤泥,得防著摔跤滑倒,“一掏就是九、十個小時。”
污水管道疏通難度大不大,得看“水從何處來”。
上海滬概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排水部經理陳光平告訴記者,一般而言,餐飲業的污水要是不經過化糞池處理,直接排入市政管道,那就是“災難”。“油凝在管道里,最易造成管道堵塞,”陳廣平告訴記者,“靠我們疏通都效果不好,只能靠超高壓熱水來融管。”
而在與排水管道打了十四年交道的陳光平看來,這基本反映了管道堵塞的根本原因:生活污水直排。
在滬概近期做的一項調查中,針對上海市閔行區各污水管道接入市政主管道的接入口進行了梳理。據調查數據顯示,僅莘莊、七寶,就有接入口973處,但這中間,有多少未經過化糞池處理的管道,不得而知。
950公里管道230名“清道夫”
上海滬概管道工程有限公司閔行分公司管轄的路段約133條,共有排水網管約950公里。而這950公里排水網管,共有約230名疏通員維護管理。
上海滬概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排水部經理陳光平告訴記者,閔行區的排水系統有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邊溝三類,閔行區的路修到哪兒,排水系統就走到了哪兒;950公里管道,一段段檢查、疏通,前前后要三萬多次。
- 上一篇:疏通管道8500米 管線水位恢復正常
- 下一篇:沒有了